發(fā)布時間:2024-01-05 瀏覽量:2207
筋膜在生物力學、調節(jié)身體緊張度和慢性疼痛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調查抑郁癥患者的筋膜組織特征,并檢查筋膜組織狀態(tài)是否會影響抑郁癥?
01
在研究1中,比較了40名抑郁癥住院患者,與40名未曾患抑郁癥的匹配參與者的筋膜的硬度和彈性。
02
在研究2中,將69名抑郁癥患者隨機分配到單次自我筋膜釋放干預(SMRI)組或安慰劑干預組。研究了其對記憶偏差和情緒的影響。
重度抑郁癥(MDD)與抑郁癥患者及其家庭的重大痛苦和損害有關。鑒于 MDD 的高患病率及其經(jīng)常復發(fā)和慢性病程,開發(fā)影響 MDD 脆弱性和病程的因素的綜合模型非常重要。
到目前為止,MDD的心理模型特別關注認知(例如,反芻,消極的認知風格)和人際關系因素(例如,沖突,社會支持減少)。除了有據(jù)可查的認知和人際關系因素外,其他研究還證明了身體過程與抑郁癥的聯(lián)系。
相關研究表明,運動會影響情緒過程,如走路不同模式與情感反應之間的聯(lián)系;不同的坐姿、下垂姿勢、運動操作與記憶偏差的聯(lián)系等等。
值得關注的是,肌筋膜系統(tǒng)似乎也參與到抑郁癥的影響因素中。筋膜系統(tǒng)構建了一個三維連續(xù)體,由含有膠原蛋白和致密的纖維結締組織組成,滲透整個身體,使所有身體系統(tǒng)能夠以一種整合的方式運作。筋膜組織含有可收縮的元素,使其能夠在力量生成中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并且還能進行機械感應微調。筋膜的剛度和彈性可以在從分鐘到日和月的不同時間范圍內調節(jié)。它受生化和生物力學過程的影響。筋膜細胞的收縮活動受細胞外基質的非纖維成分(也稱為基質)中各種細胞因子表達的生物化學影響。
與抑郁癥相關的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失調和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障礙,包括TGF-β1水平升高,是抑郁癥的特征。因此,我們預期,在這些自主神經(jīng)和免疫系統(tǒng)功能障礙的情況下,抑郁癥個體的筋膜組織的特征,如剛度增加和彈性減少應該會表現(xiàn)在抑郁癥個體身上。
此外,從生物力學途徑上看,抑郁患者通常表現(xiàn)出更大的頭部前傾和胸部后凸及下垂姿勢,這些姿勢往往與軀干后側被動結締組織的機械負荷增強有關,這可能與頸部和上背部肌筋膜組織的僵硬和彈性降低息息相關。
此外,由于收緊后頸部和上背部被視為面對危險/壓力的保護性生物反應,因此抑郁狀態(tài)下的慢性壓力可能又進一步導致僵硬增加和彈性降低。
在研究1中,比較了40名抑郁癥住院患者,與40名未曾患抑郁癥的匹配參與者的筋膜的硬度和彈性。
正如預期的那樣,抑郁癥患者和從未患過抑郁癥的對照組,在肌筋膜組織的特征上存在差異。
抑郁癥表現(xiàn)出更高的肌筋膜組織僵硬度和彈性降低。由于筋膜組織參與了力生成的調節(jié),也參與了機械感覺的微調,因此以僵硬和降低的彈性為代表的組織長期功能障礙可能會導致慢性加劇的身體緊張和運動系統(tǒng)柔韌性的降低。這可能是抑郁癥步態(tài)特征之一,即手臂擺動減少,垂直上下動態(tài)降低,以及抑郁癥患者呈現(xiàn)癱軟姿勢的原因之一。
身體緊張度增加、步態(tài)模式和姿勢可能反饋到心理系統(tǒng)中,使負面認知和情緒狀態(tài)更容易出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僅在上背部和頸部測量了肌筋膜組織的特征。尚不清楚這些區(qū)域的功能障礙與其他身體區(qū)域的肌筋膜組織如何相互聯(lián)系,以及背部和頸部僵硬和彈性降低如何影響姿勢或更復雜的運動活動,如抑郁癥患者的步態(tài)。
為了闡明肌筋膜組織參與抑郁的可能性,使消極和抑郁的認知和情緒過程更容易發(fā)生,我們進行了第二項研究,該研究涉及針對肌筋膜組織的干預。MDD患者被隨機分配到該干預或安慰劑對照條件,并研究了干預對維持抑郁癥所涉及的心理因素的影響。
在研究2中,將69名抑郁癥患者隨機分配到單次自我筋膜釋放干預(SMRI)組或安慰劑干預組。研究了其對記憶偏差和情緒的影響。
研究2的結果表明,針對肌筋膜組織的干預對抑郁個體的記憶偏差和情緒有影響。與安慰劑組的患者相比,干預組的患者回憶起更少的負面詞匯,并具有更積極的情緒。研究2的結果變量之間大多呈低度或中度相關性,表明我們使用的不同測量方法(即記憶偏差、積極和消極情緒)涉及不同的情感維度。
僵硬度和彈性降低可能與危險和壓力加劇的狀態(tài)在生物學上有關。如果SMRI使僵硬減少,彈性增加,這可能是危險和壓力降低的軀體感覺信號。這反過來可能導致更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和更積極的記憶處理,從而導致交互認知子系統(tǒng)方法所假定的抑郁心身聯(lián)鎖配置的降級。
總體而言,針對肌筋膜組織的自我干預可以導致與MDD病因學相關的過程發(fā)生變化。即使是單次的短暫干預也會對記憶偏差產生影響。
我們的研究旨在調查肌筋膜組織是否對建立抑郁癥患者自我維持的身心交互產生影響。
在研究1中,與非抑郁對照參與者相比,患MDD在頸部和上背部的肌筋膜組織彈性減小,硬度增加。此外,研究2的結果表明,通過淺肌筋膜組織干預可以影響維持MDD的重要病理心理過程。
因此,我們目前研究的結果表明,肌筋膜組織的特征可能是在身體過程中維系抑郁癥的一部分,這些過程將身體和心理子系統(tǒng)“鎖定”成自我維持的配置,從而維持抑郁癥。僵硬和不靈活的肌筋膜組織似乎會減少積極情緒,增加負面記憶的可及性,進而增加壓力,引起肌筋膜組織的僵硬和降低彈性。
此外,研究結果與對抑郁癥的現(xiàn)象學方法相一致?,F(xiàn)象學方法強調,抑郁癥患者經(jīng)常報告一種身體僵硬感。這種僵硬體現(xiàn)在身體感受上,比如感覺胸部被一圈輪胎包裹,頭部有壓力感,或者整體上感覺身體很緊繃。在抑郁癥中,身體不再表達自我,而是成為阻礙與外部環(huán)境互動的障礙物,是抑郁現(xiàn)象的核心特征。
可以推測,肌筋膜組織的僵硬和彈性降低可能是抑郁癥感受的核心特征——僵硬感的生理相關性。
筋膜組織可能是抑郁癥的身心功能失調動態(tài)的一部分。本研究開辟了新的領域,但還需要使用更復雜的方法進行復制研究。特別是需要復制研究1,以測試增加的剛度和降低的彈性,是否特定于頸部和肩部區(qū)域,或者還可以在其他區(qū)域找到?
希望本研究有助于深化我們對抑郁癥的理論理解,并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治療方法。
Michalak, J., Aranmolate, L., Bonn, A., Grandin, K., Schleip, R., Schmiedtke, J., Quassowsky, S., & Teismann, T. (2022). Myofascial Tissue and Depression.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46(3), 560–572. https://doi.org/10.1007/s10608-021-10282-w
news room
01.03
08.26
07.07
02.28
08.26
08.26
07.16
02.21
07.26
08.08
08.08
08.23
07.02
08.02
07.12
07.12
07.12
07.05
05.10
04.19
04.19
04.12
04.08
04.02
03.22
03.22
02.22
03.15
02.23
03.22
03.08
02.22
02.04
02.01
01.05
01.12
01.05
01.05
12.29
12.08
12.08
12.08
11.30
11.30
11.17
10.31
10.31
10.19
10.17
10.12
10.08
09.27
09.01
09.01
09.01
08.18
08.18
08.18
08.11
07.21
07.21
07.21
07.13
07.07
06.30
06.20
06.16
06.09
06.09
05.25
05.19
05.26
05.19
05.12
04.26
04.28
04.26
04.14
04.06
03.31
03.31
03.24
03.17
03.10
03.03
02.23
02.16
02.16
02.10
01.29
01.29
01.18
01.12
01.06
01.03
12.30
12.09
12.02
11.22